涅槃华强北 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的前世今生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8-13 04:59

  涅槃华强北 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的前世今生这条中轴主干道南北长九百多米的街区,因为集结了蜂窝般的电子街铺,被称为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。它占据了深圳全市九成以上的电子数码产品交易份额,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。

  这边厢,“电商当道,谁还去实体店逛”、“山寨”的标签撕不干净、“封街改造4年,华强北曾经骄傲的手机市场已经落伍”、“经营成本高,转让关门的铺面越来越多”,有的网络文章甚至直接下了这样的判词:“华强北已被杀死。”

  那边厢,“升级改造后的华强北科技时尚、吃喝玩乐全齐了”、“如果说它是电子街第二,估计没人敢说第一”。

  究竟如何?深圳商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华强北店主、商场经营者、孵化器、创客、采购商、政府主管部门、学者,共同直面华强北的今天,探讨华强北的创新发展路径。

  提起华强北,要从上世纪80年代深圳开始打造市场经济的试验田说起。当时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久,城区面积不大。原电子工业部、兵器部、航空局、广东省电子局等单位,在当时的上步工业区内设点,成立一系列中国电子工业企业,并建成了爱华、京华、华发等大厦。

  深圳市政府在规划道路时,就将早在1979年就来到深圳的华强公司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华强路。严格意义上讲,当时的华强路只能算一条工业区内的厂区马路。

  华强北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与日本、美国等国家电子产业向外转移的历史时期密不可分。国外电子技术通过深圳这座桥头堡引入中国的过程中,深圳电子产品和流通市场得以迅速做大做强。

  1985年,电子工业部决定在深圳成立办事处,整合分散的小电子企业。为了实现市场化运营,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成立,1986年,深圳市政府、广东省和电子工业部以省市所属的电子企业和部属电子企业为基础,吸收其他部门所属的电子企业参加,组建深圳电子集团公司。1988年,深圳电子集团更名为赛格电子集团,并在赛格工业大楼一楼,设立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——赛格电子配套市场(赛格电子市场前称)。

  成立之初,赛格电子市场面积只有900平方米、43户商家。面积虽很小,条件也十分简陋,但由于符合改革开放之初的市场发展需求,这样一个生产资料性质的集散市场定位,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,所以吸引了许多内地厂商与香港厂商的关注,入驻商户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。赛格集团成立后,其成员企业一度多达一百多家,囊括桑达、华强、康佳、爱华等深圳知名电子企业。

  赛格电子市场随后经历了五次扩容,发展至目前总经营面积近60000平方米,商铺3000余个。经营产品涵盖电子元器件、电脑整机及配件、智能产品、手机通讯产品及配件等几大类、数十万个品种。与赛格一街之隔的华强集团,也开设了多个专业电子市场,共同形成华强北商圈中最出名的双子星格局。

  整个华强北商圈也逐步扩大,形成东起上步中路,南到深南路,西到华富路,北至红荔路的商圈格局,其中轴位于南北向的华强北路上。商圈内相继冒出赛博、远望、新亚洲等众多私人投资的电子市场,逐步发展成为数量最多、种类最齐全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集散地。各市场也约定俗成地进行细化和分工,有专做通讯器材的,有专做安防监控的,有专做元器件的,形成齐头共进的良好局面。

  以赛格电子市场为例,2000年,高度达三百多米的赛格广场投入使用,成为华强北电子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。赛格广场裙楼一至八层是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,汇聚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品牌电子元器件,电脑整机及配件,以及通信、家电、视听类电子产品,是国际名优电子产品荟萃的“世界电子之窗”和“永不落幕的高科技产品展销会”。

  “最旺的时候是2001年前后,那时赛格市场内一铺难求,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玻璃柜台后,是身价不菲的富翁。赛格也是许多中央领导视察深圳的必到之处。”7月5日,在赛格电子市场内已经打拼12年的潘先生,向记者讲述自己亲历的威水史。

  那时候很多柜台老板都是在老乡的“下”一头扎进这门生意的。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做生意,从曾在电子厂打工的老乡那里学习主要型号的零配件,勤快地登录专业网站查询各种电子元件的真伪,磕磕绊绊地挣钱。

  “有做外贸一夜之间用完一卷传真纸的故事,也有从一米柜台长成大公司的传奇,更多的是老乡间的小道消息。那时候人工便宜,一个人一千多块钱一个月,招到了就拼命打电话拉活,我负责备货做市场。”潘先生告诉记者,一些做大的老板很快就“鸟枪换炮”,租办公室做生意,存更多的货,做更大的生意。

  2007年,由华强北各大电子市场电子元器件、手机、数码、IT等56类产品组成的华强北“电子市场价格指数”正式发布,成为国家工信部的数据源之一;2008年,华强北被中国电子行业协会授予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,成为全国规模最大、科技含量最高、产品种类最齐全、年交易额最大(四个第一)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,是国内电子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。

  华强北首个发展高峰期出现在2002年至2007年,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,让华强北商家感受到寒意。从2013年开始,整个电子行业出现明显下滑态势。在当时国际经济走势不明朗、外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,外贸依存度高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出现萎缩,再加上电子商务冲击等,华强北遭遇空前的转型压力,电子市场上“关、停、并、转”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
  在这股产业洪流中,伴随着VCD、DVD、MP3MP4播放器、个人电脑、平板电脑、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,以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生产资料为特色的华强北,依然凭借产品全、工艺全的特色,围绕芯片、电路板、二极管等周边零配件,掀起一轮又一轮造富浪潮。仅以智能手机为例,每一款热门手机发布,与之相关的配件都会引来一波狂欢,包括手机壳、保护膜、耳机、充电器、外置音箱等。大约有两成的店铺为了追求速度和成本,还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。

  但与之前的电子产品相比,后来出现的各种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电、平衡车、机器人、无人机等,在华强北掀起的产业涟漪强度要小很多,而且风口的更新迭代极为迅速,这也让习惯了“抱大腿赚热钱”的小店铺们,在疲于奔命中不得不感叹生意机会的转瞬即逝。

  “手机下载一个APP,就可淘汰一批智能产品。在颠覆性产品没出现前,我们维持现状的利润点少了很多。”潘先生有些无奈。

  从2013年3月起,因深圳地铁7号线施工需要,华强北路主干道实施封闭施工,禁止车辆通行,在随后的一千多个日夜里,客流继续在逼仄的破损路面上穿行,然后钻入两旁商厦内,迅速消失在密密麻麻的店铺海洋中。在巨大的音乐声中,临街店铺的帅哥靓妹乐此不疲地展示揽客热情。一些稍宽的路面,则被临时开辟为商家进行促销活动的风水宝地。在无人机刚刚流行的年代,年轻的飞手在街头操纵各种新型的多旋翼无人机,从人群头顶上空呼啸而过,总会吸引人们抬头仰望华强北的天空。

  但围挡施工改造带来的阵痛是有目共睹的。客户不能开车进出,直接分流了一部分客流。近些年正处于转型期的经济大环境,也拖慢了华强北的步伐。尤为关键的是,快速发展的电商凭借网络传播的新特质,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。人工成本优势和经营模式的扁平化优势,将实体店铺逼到了角落。一些品牌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单线,减少了线下营销比例,使得华强北的钢筋水泥没能占到丝毫便宜。

  销售模式的变化,消费习惯的升级,让困在围挡施工状态下的华强北只能干着急。更为可怕的是,以往柜台形成的规模优势背后的商品同质化劣势也显露出来,整个华强北沉浸在杀价与真假货的鉴别“乐趣”中。不少店主转行或者退掉了高价的柜台,离开华强北。

  “4年时间,你可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少变化?”店主黄先生言语间充满遗憾。他已在远望二楼店铺守了5年多,从做手机零配件生意起家。一旦有新款电子产品上市,朋友圈里都热闹异常,大家会交流各种信息。他的淘宝店生意虽不错,但他的实体店面生意也得与线上同价销售,摊薄了利润,他更怀念封街前熙熙攘攘的场景。

  2017年1月14日,在经历近4年地铁围挡施工后,华强北重新开街,1、2、3、7号地铁、42个出入口无缝接驳,立体密集的交通网络,彻底扭转了以往华强北给人拥堵不堪的旧印象。从四通八达的地下空间,到密如蛛网的地面商铺,再到藏身于高楼大厦内的公司群体,形成总容量达到600万平方米的立体商圈,宽敞大气的华强北主街路面,沿街建筑外立面修葺一新。

  半年后,记者漫步在900多米长的华强北,大理石地面光洁平整,三五成群的购物者闲坐在花团锦簇的露天长椅上,天桥鲜花观景台、喷泉广场、抽象雕塑,街道两侧一字排开的景观树已经发芽,定位于“国际电子商业名街”的华强北商圈八戒体育,首次以“步行街”身份亮相,展示其“新颖、时尚、科技、创新”的全新形象。

  正如华强北街道办相关负责人所言,未来的华强北商圈将有四个转型目标,包括打造国内一流的国际商贸功能区、打造国内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、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、打造国际一流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。此外,未来华强北还将打造创新创业大街,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硬件研发设计中心等。

  完成硬件改造的华强北中轴步行街全长约930米,南起深南大道,北至红荔路,东西宽约60米。客观而言,尽管华强北封街改造给当地的营商氛围带来严重冲击,但重新开街后的华强北,在硬件方面得到明显提高,对片区的人流、经济、商业和物业均有显著促进作用。除了赛格、华强,商圈内的九方、茂业百货、女人世界、群星广场、曼哈数码、明通数码、世纪汇、万商电脑城、远望、国美、苏宁、乐淘里等,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更新改造。

 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,重装上阵的华强北商圈仍以电子元器件、安防、手机、数码产品为主导,汇集餐饮、珠宝、百货、服装、物流、金融等多个行业。

  7月5日,记者在华强北多间电子市场实地采访发现,尽管可以看到铺位转让招租的告示,但整体出租率依然维持在八成左右。店主吐槽的焦点集中在现场客流减少、经营成本高等方面。以赛格电子市场为例,尽管铺租与高峰期相比有30%的降幅,但在扣除水电杂费后,日益高涨的人工费让小店主们感到压力。

  “它依然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展示交易市场,国内当之无愧的手机通讯类产品集散基地龙头。”深圳赛格电子市场负责人王东告诉记者,在具有颠覆创新意义的电子产品没有出现前,华强北必须依靠此前的积淀完成自身的涅槃。

  “华强北”是以华强北路为中轴,东起上步中路,南到深南路,西到华富路,北至红荔路所形成的商圈统称。它浓缩了深圳30多年的发展史,是深圳的绝佳代言人。今年1月,官方披露的最新统计情况显示,华强北商圈内共有企业约1.8万个、个体工商户约2.1万户、从业人员约22万,日均人流量约50万人次,年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(其中电子产品交易额占总量的七成)。从华强北走出了腾讯、金蝶、大族激光、海能达等一大批创新巨头,由此延伸出的产业触角,遍布全球五大洲近100个国家八戒体育

  如果说华强北是一辆汽车,那么数以万计的华强北小店主们,就是铆紧这辆汽车的一颗颗铆钉。每一个小柜台背后的店主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,或酸,或甜,或苦,或辣。

  “我经历过赚快钱的黄金岁月。”已经在华强北泡了七八年的李小姐,经营着一家手机零售以及维修店,“高峰时期,我名下有9个铺位,在赛格、华强电子那边都有我的铺子。”7月4日,谈起往日的辉煌,李小姐仍然面露得意之色。

  李小姐现在在华强北经营着一间大约40平方米的手机专卖店,同时也兼营手机维修。店内除了她之外,总共有3名工作人员。其中两人负责给客户介绍店内的品牌手机,另一人则主要负责维修服务。“以前柜台销售员1500元就可以招到,现在起码要3000元起步。”李小姐说。

  铺子最里面一侧有一排工作台,挂着风枪、焊台。正是这小小的工作台,承担了她一个上午的业务量。在记者采访的两个小时内,修手机的顾客来了五六拨。但咨询买手机的顾客,却寥寥无几。两个工作人员自顾自地低头玩手机。而维修师傅却忙得不可开交八戒体育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  “现在深圳逛街的选择之处太多了,华强北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在减弱。”李小姐摇了摇头,又说道:“你们买手机现在也不会来华强北了吧?你看我的铺面也不小,但是光顾的客人都是来修手机的,买手机的人估计都跑到网上了。”

  电脑曾经也是华强北的一面旗帜,现在却已经风光不再。巅峰时期的华强北,几乎国内外知名的电脑品牌,都在华强北设有专卖店,但现在已很难看到电脑品牌专卖店的身影,电脑维修的档口,也淹没在众多手机产品的维修招牌中。

  在华强电子世界的四楼,以电脑维修的铺子居多。来自潮汕地区的陈师傅,现在和徒弟经营着一家专门负责电脑维修的柜台。他们的柜台旁有两个合并在一起的玻璃柜台,堆满了一捆捆的电脑主板等各种电脑元器件,还挂着一副牌子,上面写着“招聘维修师傅与学徒。”其他柜台则冷冷清清,不少柜台显示已空置多时。

  “现在做生意肯定不如以前,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”陈师傅看了眼手机里的股票行情,说道:“撑不下去的同行,早就跳到其他地方。不过我觉得还能坚持一段时间。”他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