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敏感话题-对话车企媒体:“该换的配件没换”算不算欺诈?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8-25 06:35

  315敏感话题-对话车企媒体:“该换的配件没换”算不算欺诈?作为汽修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,车险骗保的各种新闻屡屡见诸于媒体。而由于车主对车险相关知识不甚了解,每每爆出骗保案例,都会加深消费者对后市场的信任危机。

  第一类,如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一则关于保险欺诈的判决书所示,保险公司车险理赔、定损等关键岗位人员,与汽车修理厂人员、二手车车商等人联合,伪造事故、夸大损失,企图骗取保险赔偿金。

  第二类,车辆真实出险后,到定损员推荐的4S店或汽修厂进行维修,这里也分两种情况,一种是如2020年新京报记者先后暗访两家4S店,有“砸坏好零件定损再修”的乱象,属于恶意扩大损失,事后多贪的保险欺诈行为,情节严重将会承担刑事责任。

  另一种是出险车辆经由保险公司给出明确定损方案,4S店或汽修厂并没有按照维修工单更换配件,而是隐瞒维修项目,最后又按照保险公司定损价格收费开票,这种欺骗车主,致使车辆没有得到应有的维修质量的行为,属于消费欺诈行为,按照《消费者权益保》进行处罚。

  今年315,AC汽车以“车险骗保”为主题,主要揭露消费欺诈性质的骗保行为,了解保险公司如何利用科技向善防止骗保,反思以骗保作为“创收”渠道的4S店和汽修厂,究竟还能走多远?

  据1818黄金眼3月5日报道,绍兴陈女士在2020年11月发生刮擦后找保险公司定损八戒体育,到定损员推荐的汽修店进行维修。近期因为车辆故障灯亮后拖去检修才发现,前次保险公司出险清单上列的十几项更换项目,其中发动机电脑、蓄电池仍是旧件。

  汽修店负责人对此表示,确是工作疏忽,愿意与车主协商更换维修费用。后经反馈,目前车辆在4S店检测出来没有问题,汽修店愿意承担更换零件费用八戒体育,车主没有其他诉求。

  据南通交通广播2021年报道,车主赵先生向节目投诉,自己车辆出险后到4S店维修。两个月后取车,对照定损清单发现,右后尾灯、右后轮毂、后备箱内备胎没有更换,后备箱尾盖为拆车件。

  4S店售后经理对此解释,这辆车损失过大,和保险公司协商“包干维修”。而对于为何没有更换配件的问题,该负责人先说是保险公司要凑维修的费用,后又说实际更换没这个项目。

 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,莆田蒋先生的小车出了事故,开到4S店维修,取车时因心有疑云便做了拆车检测,发现原本保险理赔的1.2万元维保单内,竟有8600多元配件4S店没有更换,未更换的配件4S店还收取了2720元工时费。

315敏感话题-对话车企媒体:“该换的配件没换”算不算欺诈?(图1)

  A6工作室创始人魏然表示,对于广大车主来说,“车险骗保”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欺诈,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门槛和极强的隐蔽性,因而不容易识破。

  一方面车主并不懂汽车内部构造,察觉不到配件更换与否;另一方面维修端也会选择价值高且损坏概率低的电子元件作为目标,被发现也需要更长的时间。

  通常来说,大部分外观件很少被动手脚,被骗保占比最大的是电子元器件的“该换不换”,比如电子转向机、传感器等,价格动辄上万,可操作的利益空间大,吸引部分企业铤而走险。

  据介绍,对于维修端来说,电子元器件出险之后,一定是只更换不维修的配件;而从维修工艺角度来说,它可以通过刷机或重置进行重复使用。而只要车辆正常驾驶状态,车主无从判断有没有换件。

  “后续车主发现被骗大多是偶然因素,比如车辆再次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时才会被检查出来。”现实中,即使被找上门来,4S店或汽修厂也会如上述案例,与车主协商达成维修协议;甚至还有推诿责任,允许车主返修,但赔付要先鉴定,导致车主维权费时费力。

  简而言之,就是4S店和汽修厂为了经济利益,在对出险车辆进行维修时,没有完全按照保险公司定损方案进行维修;而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,拿着保险公司正常配件的赔款,给车主更换廉价的配件,甚至维修后继续使用,从而赚取中间巨大差额。

  如题所示,据AC汽车了解,在早期的各家保险公司管理中,理赔部门会专门设置一个复勘岗,工作职责是对维修端交车之前的车辆,进行整个配件更换和维修状况检查审验,确定没有问题后开,维修端拿着去保险公司报销后,赔付款才能到账,从而完成车辆出险到维修的整个流程。

  魏然认为,复勘岗是制约维修端骗保造假的一个重要环节。但由于保险公司为了追求“秒赔闪赔快赔”的赔付效率,往往车辆还没有经过维修,赔付款已经到账,复勘岗的价值被无形地削弱了。

  “从复勘岗本身来说,它并不能为保险公司减损,所以创造的经济价值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,因而各家保险公司不再设置复勘岗,这意味着,复勘环节对骗保欺诈已经失去了控制。”

  据查,2018年,在大连银保监局筹备组指导下,大连保险行业协会和大连机动车维修协会合署办公,在全国率先开展保险事故车辆维修复勘审验试点工作。具体来说,大连保险业探索对维修额度达到5万元的保险事故车辆进行“事后复勘”,即维修回溯倒查,检验事故车维修质量。

  然而,这种有效的管控手段并没有大面积普及,魏然判断,大连保险行业协会是对事故车辆抽检复勘,对维修端的威慑力不大,因而后续才没有更多的声音。

  三是对高价值的电子元器件,保险公司陆续配置AIC产品,能在事故现场检测出电子元器件损失情况。

  另外,保险公司还会通过大数据,对合作维修端季度或年度的换修占比进行分析,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扩损问题。

  保险公司意在利用技术手段,把维修端的“骗保”风险锁死,能够大大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。特别是随着科技向善,从源头降低汽车维修配件以次充好、虚假更换等保险欺诈行为,还车主明明白白的消费,更能推动汽修行业更好地发展。

  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不排除未来会出现第三方帮助消费者进行复勘,以便掌握4S店或汽修厂是否尽职尽责地履行了维修义务。”魏然认为,这或许是个空白市场,介入适当的商业化运作,保险公司、维修端和车主三方都将受益。

  所谓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”,车辆从出险理赔后到维修交车,保险公司无法全程跟踪参与,所以预防之下,维修端仍然有扩损和造假的空间。

  客观上,车险的产品属性决定其有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性,与银行存取款不同,银行是存100元取100元,而车险则是存100元,有可能取1万元,也有可能1分钱都取不出来,这中间的不确定性会诱使部分人动歪脑筋。

  主观上,已经成为“骗保”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,很难主动“金盆洗手”。尤其是在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,经营困难的4S店或汽修厂从其他渠道做增项,车险欺诈恰恰是最为轻车熟路的方式。而但凡爱惜自身羽毛的4S店或汽修厂,能凭借正常维修业务养活企业,从一开始就不会涉足。

  所以,只要存在利益,“骗保”就会成为保险公司和维修端长期博弈的战场。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各种手段降低“骗保”带来的损失,而很难从源头上杜绝。

  一方面,目前新能源车的车龄普遍在2-3年,处于车辆使用最佳时期,用来主动骗保得不偿失;另一方面,最早一批续航里程为150-200公里的新能源车已经过质保期,虽然水淹(车辆报废)、托底(更换电池)等比例不断提升,但占比不如燃油车集中。

  然而,由于新能源厂家对机电维修的政策性垄断,掌握着极大话语权八戒体育,新能源车的检测、定损和维修价格由厂家说了算,而由保险公司买单,导致后者的赔付成本非常高。

  魏然举了几个例子:比如在新能源车事故定损环节,因为一个小插头导致车辆故障,被更换了整车电池;因为新能源电池集中在底盘,一旦外壳托底仍然要更换整车电池,实际上更换壳体即可。

  保险公司现在的日子也很艰难,在919车险改革后,对车主大幅度让利也加大保险公司的车险承保亏损力度;随后新能源专属车险出台,高出险率和高赔付率加重了保险公司的生存压力。

  “因此,保险公司此前囿于合作关系,对维修端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那么在自己吃饭都成问题的现在,它一定会把眼睛瞪起来,紧盯不知收手的4S店和汽修厂们。”

  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